“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否认曾经 2025-02-11 娱乐报 12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4年被称为“VR大空间”元年,随着《消失的法老》《风起洛阳》等现象级项目落地并火爆,引发了全行业的发展热潮。目前,国内已有100多个VR大空间项目落地运营,上海更是成为行业发展的前沿,包括《巴黎舞会》《永远的巴黎圣母院》《苍兰决》《秦潮觉醒》等数十个海外和国内项目在上海率先引进或落地。将沉浸式空间和虚拟现实VR影像内容相结合的“VR大空间”,已成为线下娱乐的全新业态。

“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封神前传:一个女将军的殷商盛世》海报

日前,作为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支持项目,一部全新原创的《封神前传:一个女将军的殷商盛世》已完成史实考据、剧本创作和美术设定,正式进入制作阶段,预计今年暑假面世。而这部作品,正致力于摸索开启中国VR大空间新的内容时代。

该项目的制作出品方上海兴格传媒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影视公司,代表电视剧《城中之城》刚刚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大奖。2023年,在第一时间参与投资引进《消失的法老》,见证了国内VR大空间市场的正式开启后,让中国VR大空间“更进一步”的想法,开始在兴格传媒董事长杨文红心中酝酿。

“当时参与投资引进《消失的法老》,就是想看一看,国外这样的项目是怎样运营的。它给了我很大一个启发,并不是光技术好就能做出这样的项目,而是要在文化上有很深入的研究。” 

“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封神前传》座谈会现场

作为曾经监制或主创过《蜗居》《甄嬛传》《城中之城》等现象级作品的资深影视人,杨文红感觉到“VR大空间”作为一个线下空间的娱乐新业态,在某种程度和电影创制有着相似性。“我觉得做内容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讲好故事,满足观众需求,然后在美学上、在技术上,都能有当下最新的追求和呈现。”

国内行业刚刚兴起,面对技术水平和内容制作参差不齐,VR体验不够清晰流畅,更多项目停留在导览式剧情等问题,杨文红觉得,无论在叙事、美学还是技术上,原创VR项目都可以努力“更进一步”。

于是,一个利用最新的大空间虚拟现实技术,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基石“殷墟”为题材,讲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故事,重现殷商文明的原创VR大空间项目《封神前传》就此问世。在长达一年多的研究论证、专业历史考证座谈和剧本策划后,该项目如今开始进入制作阶段。

严肃历史考证重现殷商文明

“如果说《消失的法老》是埃及文明的大IP,对应到我们中华文明,最早的就是殷商文明。”

作为项目出品人兼总策划,在杨文红看来,既然要做历史文化的原创VR项目,在内容上就必须要“过硬”:“我要求团队在历史和文化的知识点上必须做到没有差错,既然是古代文明的呈现,就要有权威性,不能网上的东西就可以随便上。”

主创团队为此先后三次前往殷墟遗址考察,对殷墟大邑商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处收藏的妇好墓出土文物进行研究。

借助于多年影视创作积累的专家团队,项目邀请了著名甲骨文专家、殷商史学家李雪山教授担任历史顾问。

“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主创团队前往殷墟遗址考察

在李雪山带领下,主创团队考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殷墟大邑商博物馆、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学习了解考古发掘的有关情况。此外,主创团队还与李雪山及他带领的甲骨智能计算实验室多位博士召开了两次历史专业论证会,收集整理资料数十万字,完成商代天文历法、祭祀、战争、建筑、墓葬、美学、语言、乐舞以及妇好、武丁生平等相关课题研究三十余个。

一年多的项目策划过程,如同一次殷商文明的课题研究。

“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主创团队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最终,作品确定以武丁和妇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力求还原三千多年前“武丁中兴”的殷商盛世,让观众在作品中了解真实的殷商历史文化,探看殷商人的生活图景。

深度参与其中的李雪山教授表示,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活化石”,是打开隐匿在岁月深处神秘殷商社会的一把钥匙,《封神前传》的创作整合起珍贵的文献资源,将厚重的殷商文化鲜活地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可以助力公众感悟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和历史魅力。

现代戏剧结构完成VR大空间叙事

短短一年多时间,国内VR大空间新项目层出不穷,但无论是引进项目还是本土制作,即便是现象级的《消失的法老》《风起洛阳》,大多还是以场景导览亦或是游戏互动的沉浸式感官体验为主。虽有情节线,但缺乏现代戏剧结构和完整故事,让杨文红觉得,《封神前传》可以在叙事上有新的尝试。

为此,项目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赵潋撰写剧本。在编剧的架构之下,妇好,这位考古实物和甲骨文记载相互印证的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商代帝王武丁的王后,成为了“全剧”的中心角色。三千多年前女将军的传奇人生,她和武丁的爱情,都成为全剧情绪起伏的情节支撑。

“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封神前传》讲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商代帝王武丁的王后妇好的故事

对编剧赵潋而言,创作过程刷新了她的编剧经验。“我们要在另一种媒介下用另一种手段讲故事,既是沉浸式戏剧,又带有沉浸式游戏的体验感,目前还少有相同案例,因此整个过程也是不断地摸索、试验。”

“如果VR项目永远都是呈现式的,没有情感体验,那它可能就走不远。”

在杨文红看来,虽然面临新的挑战,但无论叙事还是美学,都是影视公司做VR项目特有的优势。

“其实这些年线下内容包括电影一直存在一个困境。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它都是个单向输出的过程。但现在观众很多都是游戏中成长的一代,他们更强调沉浸式的、双向互动的观演过程。所以怎么打破这种传统叙事上的叫第四堵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也是我想做VR大空间的初衷之一。”

在有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之外,杨文红也希望这个项目能实现一种新的美学。“介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能在不同场景感受到不同的情绪色彩”,也为观众提供知识点,还原历史之美。

为此,无论是甲骨文的意象,青铜器、玉器、陶器的美学特征,还是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战争、祭祀的场景,都会基于考古发掘和历史记载,在虚拟的沉浸式空间里还原和呈现。

诸如从妇好墓中发掘出土,中国考古博物馆“镇馆之宝”嵌绿松石象牙杯、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必看国宝”鸮尊等,都将分别以写实和超现实两种方式在作品中展现,既有一比一的完全写实还原,也有超现实手法运用。观众将在故事中了解这些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是如何影响它们的时代,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

技术和模式的多方面创新

作为一部全新原创的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封神前传》也面临着技术上的选择和挑战。

兴格传媒合伙人、项目制作人曾晓萌介绍,中国在VR技术的研究包括应用从2016年之前就开始兴起,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多年的积累。但直到《消失的法老》这样的项目出现,整个行业才开始全面活跃,因为大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可能,VR技术也可以面向C端市场售票。

尤其近一两年,VR技术在不断快速迭代,优化更新。而《封神前传》最终选定了LBE大空间技术,只需要一个头显就能身临其境,极大增强观众在虚拟现实大空间移动过程中的真实感。

与此同时,在制作方面,该项目还有很多技术上的全新尝试。诸如采用了次世代PBR流程,运用最新的数字雕刻、数字绘画及3D纹理绘制技术,塑造三千年前的青铜世界;采用电影特效技术与Multi-Camera手法相融合的方式,强化叙事与情感线索,实现“行浸式”电影模式。

“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封神前传》座谈会现场

在杨文红看来,整个国内的VR市场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大空间项目的需求。“我觉得用技术并不是难点,你只要提出你的需求,市场上的技术支持都存在。但最难的还是在美学、创意的部分,甚至包括音乐等多方面的创作,以及如何让这些和技术更好的结合。”

作为兴格传媒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中华文明系列)的开篇之作,《封神前传》预计在暑期正式面向观众。而在创作制作的同时,杨文红也在思考借鉴电影发行的模式,让VR大空间项目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营模式,无论从空间选址到大小,都会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类似于电影院线。同一个空间会不断有新的内容跟进,进行更替。

“我们接触了很多地方,大家都对这样全新的文旅产品和业态有很大的兴趣和需求,尤其是对头部的精品内容有需求。”

随着沉浸式文旅项目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国内VR大空间的市场正在快速扩张,内容为王的原创时代,正在开启。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本文标题:《“VR大空间”原创时代,上海出品《封神前传》再现中华文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